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关注抖音

扫码关注

关注快手

返回顶部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来自技工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 信息发布员 时间: 2023-05-22 08:55 点击: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杨金龙:

 

高质量发展技工教育

服务人才强国战略

 
 

杨金龙,杭州技师学院汽车涂装专业教师,汽车维修工特级技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杰出创新人才奖、浙江省人民政府一等功、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杭州市第四届杰出人才奖、杭州市B类高层次人才、杭州工匠、杭州市优秀教师等30余项荣誉。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技工教育肩负着向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职责,是助力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首先,技工教育是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其次,技工教育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加速器。第三,技工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的助推器。第四,技工教育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更加凸显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地位。因此我认为,应当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推动技工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要在职业教育和人才发展政策上进一步向技工教育倾斜。应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和人才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打通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改善技能人才福利待遇,在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杨登辉
 

努力破解技工教育发展瓶颈

 
 
杨登辉,男,中共党员,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教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国家最佳选手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技工教育是广大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是当前摆在技工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随着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技工教育的关键作用,但是依旧存在很多发展瓶颈:

一是没有纳入职教统一招生平台,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目前技工院校主要是自主招生,生源数量少、不稳定。2019年11月,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2022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但是部分省份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仍然没有将技工院校纳入职业教育招生平台。

二是生均拨款严重不足,无法大批量产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技工院校开设的专业主要覆盖第二、第三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的大背景下,实训设备和耗材更新换代快,资金投入量大,办学成本远高于以升学为导向的中职类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生均培养经费的差距往往在数倍之间。但目前的一刀切拨款机制导致培养经费不足。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教育经费却与其地位完全不相符。

另外,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产学结合水平还比较低,也是技工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落实技校纳入职教统一招生平台。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敦促各省技师学院、技工学校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技工院校与中高职学校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代码、统一招生宣传、技工院校招生纳入初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及办学业绩考核指标。各部门、建立健全招生机制,减少人为干预、确保学生自愿报名、自由选择。

二是进一步加大技工教育资金投入。希望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技工院校和企业,了解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成本,确保技工院校按在校生能达到符合培养高级技工所需的经费。除此之外,还需要打造一批全国一流技师学院,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实训基地。每5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对入选学校给予重点经费支持。以一流技师为试点,提升办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高社会认可度,带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坚持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理念,通过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使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鼓励技工院校走进企业开展调研,针对企业实际需求为在校生开设课程,精准提升职业技能。同时可以将更多技工院校的教师送进企业培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阜阳技师学院贾亮:

 

应当普及劳模工匠精神教育

 
 

贾亮,男,汉族,阜阳技师学院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其中第十四条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普通教育是向更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而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职普融通的内容和路径方法很多,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劳模工匠精神渗透到普通教育的不同阶段。劳模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必要素养,因此不仅要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而且应当在普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开设相关课程,促进劳动者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建议:

一、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立工匠科技体验中心,引导学生提前体验职业教育,每学期定期开展劳模工匠教育体验活动,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在“学校教育—就业—社会评价和认识”等多领域、多环节融入技能、职业教育理念。

二、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普通高中阶段课程,大力开展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课程进校园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为不同类型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服务,加强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积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旋律。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交流来共同设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改变目前“学习成绩好的考大学,考不上大学才到职业学校学技能”的状况。让“学技能”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三、将劳模工匠精神课程纳入高校选修课,培养新一代的文化水平较高的技能人才。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有文化没技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高校选修中,增加工匠精神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一流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本科生学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对劳模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同时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将高技能人才与学术和技术研发型人才置于同层次且等价的地位。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各部门共同参与,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落实技能人才的各项待遇。大力宣传优秀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贡献,崇尚一技之长,进一步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平凉新时代技工学校官网